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然气时代或将来临 保障供给日益重要和迫切

发布日期:2018-07-21

7月3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再一次体现了国家对治理大气污染的决心,在能源使用方面,"增气减煤"是能源使用的核心思想。京津冀、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是目前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同时也是国内天然气需求量较大的地区。

 

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发布的《2018天然气分析及预测报告》也显示,中国天然气需求的强劲增长、工业用气的大幅增加以及美国不断上升的供应,将在未来五年内改变全球天然气市场。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中国将在两到三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美国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将大幅上升,工业将会取代电力工业部门将取代电力成为天然气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国发能研院、绿能智库研究发现,随着产量和需求量的迅速增长,我国天然气时代即将来临,但由于国际市场存在不稳定性、天然气基础设施投资周期较长,天然气的供给安全仍然是需要关注和考量的重要问题。


中国引领天然气需求增长


IEA报告显示,2017年是天然气强劲增长的一年,这主要是由中国驱动的,中国的天然气需求增长了15%,占全球增量的近1/3。在致力于降低空气污染的煤改气政策的支撑下,中国天然气需求预计将在2017年至2023年间增长60%,未来五年中国的增长量将占全球增长量的37%。



《2017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是我国天然气市场回暖的一年,天然气消费量出现了历史性的增长,年增幅17%,消费量达2352亿立方米,消费增量超过340亿立方米,市场呈现出"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特点。2018年中国消费总量将达到2587亿立方米,进口量将到1050亿立方米,成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国。


国发能研院、绿能智库梳理发现,天然气作为低碳化石能源,在能源转型大潮中的比较优势正一步步凸现出来。较之煤炭,天然气具有无可比拟的低排放优势。天然气在燃烧过程中基本不排放二氧化硫,排放的氮氧化物比煤炭低60%,排放的二氧化碳比煤炭低50%;较之石油,天然气具有商业开采历史短,资源潜力更大的优势。2005-2015年10年间全球天然气证实储量年均增长1.7%,高于石油证实储量的增长速度。2015年全球证实储量186.9万亿立方米,储采比达53;较之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具有产业链完整、技术稳定、市场发育成熟的特点,现阶段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完全可以担当能源转型大任。


因此,中国或将引领世界天然气需求的上升。IEA预测,在强劲的经济增长和改善空气质量的努力的推动下,包括南亚和东南亚在内的亚洲其他区域,天然气使用量也将大幅增长。预计2023年,中国主导的新兴亚洲市场占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增量的一半以上。

 

国发能研院、绿能智库研究认为,在"十三五"规划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随着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逐渐加大改善空气质量的投入,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在中国经济中的"存在感"将日益增强,而中国在世界天然气市场的"存在感"也将日益增强。


国际市场供应存不确定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我国天然气进口量与国内产量之比由去年底0.64:1扩大到0.74:1,进口量达3480万吨,同比增长36.4%。国发能研院、绿能智库分析认为,由于"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随着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比重的增加,我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仍在逐渐上升,对国际市场供应稳定性的要求也在上升。


在供应侧,受"页岩气革命"的影响,美国将在2023年前持续引领全球产量的增长。IEA报告显示,考虑到展望期内与天然气相关的致密油产量将大幅提升,美国将占天然气供应量增量的最大份额。随着石油市场的回暖,美国轻质致密油的投资将会增加,从而提升伴生气的产量。预计未来五年,美国将占全球天然气增量的近45%,其中2/3通过管道或以LNG出口。


"页岩革命"以来,由于页岩气产量的爆发式增长,美国逐渐成为全球天然气价格的"洼地",相比之下,东亚天然气消费者则承受着国际天然气市场长期存在的"东亚溢价"的负担,从2012年至2018年1季度,东亚价格相当于美国的2.7-5.9倍,这一点刺激了东亚LNG贸易的快速增长,反过来也将进一步刺激产量的增加。



在美国外,澳大利亚和俄罗斯也将是出口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俄罗斯正在寻求通过新的出口基础设施使其出口渠道多样化,并通过管道或LNG向中国输送。近日,来自俄罗斯亚马尔地区的首批经过北极航线运输的LNG已经起航,预计将于7月17日到达中国江苏。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中俄两国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亚马尔项目有望令中国每年获得四百万吨LNG。


国发能研院、绿能智库认为,虽然全球范围内天然气供应不断攀升,但国际市场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美国当前的"逆全球化"趋势抬头,对于中美天然气合作的前景构成冲击。此外,根据IEA的报告,经过一段时间的充足供应,到2023年液化天然气市场将可能会开始出现供应紧张。


国发能研院、绿能智库分析,未来五年内,由于项目密集在2020年前投运,从短期来看,巨大的产能增长可能会导致过剩,从而引发供应商之间的激烈竞争,但由于亚洲新兴市场的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市场的过剩只是短期现象,如果没有新的投资,2020年后项目的短缺将导致市场收紧。IEA提醒,鉴于项目的准备周期较长,今后几年内需要作出投资决策,以确保2023年后LNG供应充足。


应对气荒需多层发力


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必然会影响我国天然气的供给。2017年,随着中国经济企稳向好,能源消费增速回升,季节性供需矛盾凸显,供给安全问题引发多方关注。去年冬季,煤改气等政策催生天然气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北方多地出现天然气供应短缺、限供现象。

 

国发能研院、绿能智库预计,今年总体供需形势相对平衡,但受到"煤改气"工程推进以及储气调峰能力严重不足的影响,季节性供气矛盾仍将持续。国发能研院、绿能智库研究认为,2017年的"气荒"折射出了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当前,国内天然气安全已然迫在眉睫。而应对天然气供给安全问题,需从供应来源、加快储气库和天然气管网建设等多个层面发力。


在天然气供应方面,需要增加供应渠道,使气源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当前,我国天然气进口来源较为集中,LNG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卡塔尔、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而管道天然气进口则更加高度集中,2010至2012年几乎全部来自土库曼斯坦,2013年以后才有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缅甸的管道气进入,但占比很小。随着我国需求的进一步上升,增加进口渠道,使天然气供应多元化,是保证供给安全的重要手段。



除了供应的多元化,加快储气库和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应对供给安全问题的重要措施。今年4月底,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和完善储气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意见》,支持各方通过自建合建储气设施、购买租赁储气设施,或者购买储气服务等方式,履行储气责任。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储气调峰设施在天然气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天然气上中下游意义重大。


在天然气管网方面,通过管道的建设和布局,也将有助于缓解气荒。中海油研究总院规划研究院综合规划资深工程师许江风日前表示,中国西部气源丰富、人烟稀少,天然气需求较为容易满足;中国东部沿海LNG接收站密布,还有海上气田气源辅助,沿海东部省份天然气需求,只要战略布局合理,也有足够能力满足天然气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


当前,我国正处在能源结构转型期,天然气是目前替代煤炭的最佳选择。天然气十三五规划提到,重点任务是加强勘探开发国内资源供给、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快储气库设施建设提高调峰储备能力,国家对供应增量、基础设施建设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国发能研院、绿能智库认为,在能源转型的持续推动下,天然气在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中将日益承担着重要的使命,而供给的充足也将日益重要和迫切。


来源:国发能研院、绿能智库


扫一扫关注